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1受学校领导安排,我与我们学区的几个学科带头教师一起在凤冈职中参加学科培训。从20xx年1月11日到17日,经历了7天的培训。这7天我们学区的老师都坚持得很好,不但没有人缺旷,而且每节课都听得很专心,还积极回答讲课老师提出的问题。每天课前还坚持唱班歌——《歌唱祖国》,后来曾局长来到我们班,说我们小学语文是学得最好的班级。
1月11日上午在凤中大礼堂听了唐果南老师关于《新课程的再认识与反思》的报告;11日下午一直到14日上午都是重庆市教师教育学院的杨蔚老师的专题讲座,分别对《语文课程标准》作了详细的解读、《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案例剖析》、《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科校本教研的开展》等作了专题讲座,杨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采用讲学互动,与听课老师对话,了解老师们听课情况,老师也积极主动地回答自己所知道的问题,并给老师提意见,及时地让杨老师改进了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有效地接收了我们应该学到的内容。在讲座中她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课程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清楚地认识到它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性。语文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它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认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课程标准》强调小学一二年级,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做到识写结合,抓好写字习惯。这么说来我们的写字实验也我们的教学也同步的,我们的这项实验开展非常有意义。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我们研究最多的一项,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还要注重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阅读教学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做到:围绕目标、难易适度,点面结合、以少胜多,立足文本、适当拓展。这里强调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做到三不讲:书本上现有的,学生看完就明白的不讲;书上没有,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不讲;书上有但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也不讲。做到三讲:当前书本上有但学生看完不懂的要细讲;书本没有但学生提出来了,且讲出来易懂的要讲;书本上没有又与内容相关的要讲。教学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但不管怎么教学都不能泛泛而谈,得捉住一个题眼,这个题眼有的是一段话,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一个词。只要抓住这个题眼,让这个点去带动一片,做到点面结合。怎样的评议课才算一堂好课呢?贾志敏老师说:要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孙双全老师说:好课就像登山,要攀登三座高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一座是思维的高山,一座是情感的高山。王崧舟老师说好课要有三味,第一味“语文味”、第二味“人情味”、第三味“书卷味”。接着讲到口语交际,这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我们不能忽略,且要把它上好。最后讲了说课和校本研修,平时我们的说课,都是是不规范的,也是没有根据的。说课要注意几个环节,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教学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理论依据,这个依据必须来自于《课标》、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家的理论与思想,不能凭空乱造。一要务本、二要求实、三要倡简、四要有度。通过她的讲解并举出实例让我们参考,还让我们的班长张羽梅老师试着说课,并对她的课进行分析,这样让我们对说课的环节和理论依据有了进一步了解。
1月14日下午到15日,我们所有的学员又聚集在凤中北校区礼堂邓智勇老师、赵玉芳老师、袁顶国老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运用”。这三堂报告都是理论很深的东西,从理论知识上我们无法从他们的报告中学懂多少,但袁项国老师的有一个观点确让我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他说我们当老师有四种:一种是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老师;一种是善于脑,但不善于动手的老师;一种是不善于动脑,也不善于动手的老师;一种是不善于动脑,但善于动手的老师。他问我们自己是属于哪一种,有一个老师说他是既不善于动脑也不善于动手的一种。他说这也好,至少不会做错事,就怕不善于动脑而善于动手的人,那做的事都是错事还了得。我们要做善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的人。要学会管理,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我们的班级管理也是一样。
1月16日到17日都是重庆市教师教育学院的尹祖琴老师的讲座。她主要针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作了详细的讲解。习作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学和学生都是一个难点。当前的习作出现这样一些现状:
1、目标不明——任意提高要求。
2、内容不清——为写而写。
3、教法不当——过分注重技法。
4、拟题欠妥——视角狭窄,导语空泛。
5、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华丽的文采。学生的佳作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彻而成,它更不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经典之作”。而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练习之作。
1月17日晚我们160位小学语文教师集中在职中阶梯教室,单人单座参加考试,如果上课不专心是完成不了这些试题的。
7天的学习,不同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的教学作了全面的讲解。让我们对“课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及说课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还离不开我们在课后的广泛阅读和对教材的仔细解读以及课后的学深层反思。只有足够广阔的知识面和及时反思对教学策略的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有效的课堂。专家只是我们的榜样,要成长,要进步只能靠我们自己,靠自己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反思。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2经过新课程培训,使我逐步走入了新课程。走入新课程后,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该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起先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一、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 ……此处隐藏8111个字……
8、课程设计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
的惟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些目标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应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新教材没有全新的认识,家长不理解新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持怀疑态度;家长素质低,没法开展适应新课改的家庭教育,致使学校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不得不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2、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资源缺乏,难以适应新课改的全面推开。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学习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校教育事业服务。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812月16-17日,我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校长》杂志主持,由李大圣、黎加厚等四位专家主讲,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视野的眼界,比如,李大圣老师讲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黎加厚介绍的微课程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
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