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美术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幼儿归纳总结。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
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五、操作实验二:去油污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儿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洗涤用品(和幼儿一起把洗涤用品认识一下)幼:洗发水、牙膏······师:哪个洗涤用品能帮我们的忙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的手帕弄上了油渍,请大家帮老师洗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每组请两名幼儿来选自己认为洗得最干净的洗剂用品,让幼儿动手洗。小结:实验证明,洗洁精、碱面洗的最干净,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油水分离画。
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身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示1-3种不同的肌理。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资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2.同学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引导同学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同学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
教师可以将自身带来的和同学收集到的资料都展示出来,让同学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同学自身创意。也可以让同学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示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同学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胜利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同学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资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收拾物品。
三、课后拓展
假如同学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同学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托班涂色的美术教案,我们来看看。
托班美术活动从色彩开始
作者:杨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xx年第03期
摘要:从教育实践、美术自身价值和绘画教学实践几方面来阐述了色彩教学不但符合托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这种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陶冶情操。同时,具体论述了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色彩教学。关键词:托班;色彩教学;美术活动
在幼儿入园初期,他们刚接触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涂色块、画点、线和基本图形来让他们进行最简单、最基本的尝试。于是,我尝试着让色彩来吸引幼儿,对托班的幼儿进行色彩教学活动。
一、色彩是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的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如果就让幼儿进行线条、形状等较高水平的动作活动的话,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托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的涂鸦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眼里,任何的一个形状、一块色彩,都是一样可爱的、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喜欢拿着画笔挥洒心中美好的`世界,虽然成人不一定看得懂。针对托班幼儿这些特点,我着重通过创设游戏的情境,精心选择涂鸦的工具材料,避免枯燥,过于需要小肌肉工作的操作材料,结合色彩亮丽的蜡笔、水粉、彩泥、卡纸,选用棉签、玩具、刷子、纸团、胡萝卜及一些废旧物品等工具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绚丽美,从而使幼儿延伸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发展对色彩的感觉。
二、色彩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途径
一幅美术作品往往代表着作者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和想象,所以,从美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来看,它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准确通过突出线、形的画读出幼儿的内心想法。因此,从色彩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色彩是放飞幼儿想象的手段
艺术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它是一个人主观意识和主观情感的一种体验和表达,极具个性化。所以,在幼儿最初参与美术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用固定的形和状来束缚幼儿的手、眼和脑子。在这过程中,幼儿可以边玩边体验颜料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不受拘束,不怕构图不完整、线条不流畅,只要放心大胆地去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就可以了。苹果可以是蓝的,头发可以是绿的,汽车的轮子可是方的,白天可以有月亮……只要他们想得到!这就是色
花鸟画欣赏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学生了解我国唐代人物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立体造型能力,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意识,并感受线描美感。课业类别:欣赏课教具准备:《捣练图》图片或幻灯片、工艺品若干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二、导入新课:三、欣赏唐代名画《捣练图》我国古代绘画有很高成就,很多画家为我们留下珍贵画卷,唐代画家张萱画的《捣练图》就是其中一幅。1.解释“捣练”。2.《捣练图》是长卷画,也称手卷。图中描绘了唐代妇女劳动情景,几个妇女在捣练、络线、缝制和熨平。第一组描绘四个妇女用木杵在捣练,第二组两个人坐地毯上络线和缝制。第三组几个妇女在把练熨平。整个劳动场面构图安排巧妙。三组人物有站有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组人物间互相呼应。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展示画卷并放映幻灯。盛唐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人物形象体态丰满,面貌圆润,用线造型,比例准确,线描工笔流动而且劲挺。用色浓重艳丽,但雅而不俗。4.介绍画家张萱及对后世工笔重彩人物画影响。5.启发学生描绘《捣练图》的情景提问:画中描绘几组人物都做什么?按顺序讲出来。6.小结:用概括的语言谈《捣练图》这幅画的特点,美感,学生受到启发,兴趣很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派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3.情感: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
(2)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
(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