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20 14:36:0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习二十第5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运算顺序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

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2、完成练习二十第7、8题。

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四、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

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 ……此处隐藏3531个字……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感知1/2

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谁?

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馈交流。

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

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课件:]

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

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

长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教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练一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

l.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讨论练习三第7题。

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

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3.思考练习三第8、9题。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